臨沂藍天救援隊員凱旋 聽他們講述震區(qū)13天
8月16日傍晚,臨沂藍天救援隊隊員宋炳強、王法勝從云南地震災區(qū)回到臨沂,“曬黑了,也累瘦了……”去迎接的隊員擁抱他倆前都說了這樣一句話。但在過去的13天里,兩名隊員經(jīng)歷的遠不止變黑變瘦這些。8月18日上午,在臨沂市紅十字會召開的座談會上,伴隨著后方隊員連夜制作的兩人抗震救災紀錄片,宋炳強、王法勝分別講述在云南抗震救災一線的經(jīng)歷。
宋炳強:“沒面子”的任務(wù),重新認識救災
臨沂藍天救援隊隊員宋炳強
>>>“這六臺車交給你了”
臨沂藍天救援隊的隊員習慣喊宋炳強為“老宋”,8月4日下午,接到省隊指令的老宋開車和王法勝從臨沂出發(fā),從臨沂到云南災區(qū),由于道路曲折,兩人走了2800多公里。直到40多個小時后的8月6日上午,他倆和其他山東隊隊員才到達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包谷垴鄉(xiāng)的前線指揮部。
幾乎沒有休息,老宋和王法勝就打包裝備準備趕往受災最嚴重的紅石巖村,就在老宋準備上車的時候,北京隊隊長喊住了他,“有個事也很重要,我把這六臺車交給你了,你來負責物資運輸。”
當時的老宋感覺很沒有面子,“是不是我胖了點,體能不如他們好,才把我留在指揮部?”但老宋通過后來在指揮部以及物資運輸工程中的一系列工作,才意識到物資運輸同樣需要他。
“我們到達災區(qū)時正好處于黃金72小時的邊緣,災區(qū)當時其實并不缺人,真正缺的是有專業(yè)特長的人員。”老宋所說的專業(yè)特長具體到自己身上,其實是他曾經(jīng)專業(yè)賽車手的經(jīng)驗以及多年嫻熟的車技。
隨后的數(shù)天里,老宋“接管”了當?shù)匾?S店為救援隊免費提供的6輛越野車,他和多名隊員、志愿者擔負起從包谷垴鄉(xiāng)到紅石巖村運送物資的后勤保障任務(wù)。
>>>一碗米線度過難忘的39歲生日
8月6日,老宋在紅石巖村外第一次見到了分別后的王法勝,“他在村里,我在指揮部,這期間一直沒有見面。”雖然這樣,但兩人相互之間會發(fā)個“注意安全”的短信提醒,只是由于信號不好,短信也時常時隔數(shù)小時后才收到。
但最讓老宋難忘的是,他在災區(qū)度過了自己幾乎已經(jīng)忘記的39歲生日。8月8日的指揮部沒有幾個人,老宋突然問隊友農(nóng)歷日期才意識到當天是自己的生日。
“我也沒有當回事,晚上有人端來一碗米線、中午剩下的咸魚,一位老鄉(xiāng)拿來自己釀的米酒。”老宋說,在災區(qū)唯一能找到的也就是米線了。當晚,為老宋過生日的還有一名隊友、志愿者、老鄉(xiāng)和《大眾日報》記者。在場記者在后來的稿子里還原了老宋的生日,“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過這樣的生日,很難忘也很感動。”老宋說。
老宋說,從災區(qū)返回的路上,他同樣經(jīng)歷了很多,尤其是滿身泥垢的他在重慶換輪胎時,店主見他們從災區(qū)救援回來硬是沒有收錢。
8月16日傍晚,從災區(qū)返回的老宋滿臉胡子,迎接他的隊員見到他時幾乎沒有認出來。18日座談會上,早已刮掉胡子的老宋說,去災區(qū)的13天,讓他感觸頗深的是,所有隊員對于安全意識的理解,以及并非人人適合到災區(qū)救援,“沒有技能到了災區(qū)也幫不上忙……”
王法勝:把水給別人自己遭遇“水荒”
臨沂藍天救援隊隊員王法勝
>>>體力透支了仍咬牙堅持
去災區(qū)的路上,王法勝為去災區(qū)救援做足了心理準備,但真正到達災區(qū)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當初的設(shè)想?yún)s是另一種情況。其中,到達災區(qū)的第一天,他和隊友們就經(jīng)歷了體力上幾乎透支的考驗。 進入紅石巖村路被山體滑坡掩埋,他和隊友們備齊裝備、物資徒步通過山路進入。王法勝回憶。原本8月6日中午出發(fā),他們直到傍晚6點多才到達紅石巖村,本來是一腔熱血的王法勝和隊員在期間走一會歇一會,“我們不光背著自己的裝備,還有為其他隊友帶的物資,但走了不到一半時,就覺得體力透支得厲害。”王法勝說。
隨后的幾天里,王法勝的工作主要是排查、幫老鄉(xiāng)挖被埋的物資、搜尋失蹤的人員,“前幾天主要是幫老鄉(xiāng)挖埋在下面的物資,有時候一上午的時間就幫老鄉(xiāng)挖出來些臘肉、棺材,當?shù)乩先思抑卸加泄撞?,這對他們來說比命還重要。”
王法勝說,伴隨著高溫、缺水等條件,到了救援幾天后,體力出現(xiàn)不足時,自己也曾出現(xiàn)累得不想動的時候,“但是看看災區(qū),看看其他戰(zhàn)士,不管怎么樣自己也不能說累。”在王法勝看來,自己說啥也不能被人看扁。
>>>水給了別人他卻渴得嗓子冒煙
在紅石巖村,王法勝等隊員面臨最現(xiàn)實的問題是缺水。原本去紅石巖村之前,王法勝準備了三天的瓶裝水,“進入村里的路上,遇到很多戰(zhàn)士、老鄉(xiāng),看到他們渴,我就隨手拿出自己的水給他們。”但就是因為自己的“大方”,王法勝很快就遭遇“水荒”。
直接的后果是,他常??实蒙ぷ用盁煟瑓s沒有水喝,“有時候到了山上,就接干凈的山泉水喝,山上還有山梨,渴了就摘了吃。”但這樣的補水畢竟有限,在救援的前幾天里,王法勝基本上不上廁所,更沒有條件讓他洗臉、刷牙。
根據(jù)前方傳回來的信息,記者在8月11日的報道曾這樣寫道:“8月8日,王法勝等隊員徒步4公里前往紅石巖村冷家坡社進行搜救摸排中,午飯其實只吃了幾根火腿腸、1個梨,而水早就喝完了。”
對此,王法勝解釋了這個梨的來源:這個梨并非是自己帶過去的,而是在山上摘的山梨,“看到我們渴,常常有樸實的村民給我們梨解渴。”王法勝說,直到通往紅石巖村的路通了,缺水的日子才有所緩解。
在災區(qū)最后的幾天里,王法勝和很多隊員都生病了,回到臨沂時,他瘦了四五斤,8月18日的座談會上,被曬得黝黑的他,曬傷的胳膊已經(jīng)開始蛻皮,他說,災區(qū)的這些天讓他永遠難忘。
免責聲明:凡本站注明 “來自:XXX(非家在臨沂網(wǎng))”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,系本站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(nèi)容、版權(quán)以及其它問題的,請聯(lián)系本站新聞中心,郵箱:40536911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