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6點37分,隨著最后一棒火炬手趙志全在鳳凰廣場點燃圣火盆,“奧運圣火光耀蒙山沂水,沂蒙文化閃亮五湖四?!北本W運火炬接力臨沂站傳遞活動圓滿結束。今天晚上,奧運圣火團隊將轉場前往曲阜,“和諧之旅”明天將繼續(xù)在“東方圣城”孔子故里上演。
下午5點35分,隨著首棒火炬手張霞高舉“祥云”火炬在濱河國際廣場起跑,“奧運圣火光耀蒙山沂水,沂蒙文化閃亮五湖四海”北京奧運火炬接力臨沂站傳遞活動正式開始。109名火炬手高舉“祥云”火炬,心手相傳,在沂蒙革命老區(qū)傳遞激情和夢想,傳遞和平與友誼。火炬所到之處,都收到了熱情好客的革命老區(qū)人民的熱烈歡呼和吶喊。當圣火被點燃的剎那間,千萬老區(qū)人民載歌載舞,“祥云”光芒照亮了蒙山沂水。
奧運圣火從濱河國際廣場出發(fā)后,沿臨沂市區(qū)濱河西路一路向北,在美麗的沂河岸邊,經(jīng)風帆廣場、金雀山路沂河大橋、沂蒙精神廣場、九曲沂河大橋,到達傳遞的終點——鳳凰廣場,總路程5.6公里。
臨沂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(qū),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“愛黨愛軍,開拓奮進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無私奉獻”的沂蒙精神。奧運圣火在臨沂傳遞,109名火炬手承載著崇高的奧林匹克理想,在短短5.6公里行程中,以手手相傳的方式,將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強”的奧運精神傳遍了沂蒙的大街小巷,將“愛黨愛軍,開拓奮進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無私奉獻”的沂蒙精神播撒在每個人心中。熊熊圣火,在人們無盡的歡呼聲中散放著瑰麗的光芒。
下午6點37分,隨著最后一棒火炬手趙志全在鳳凰廣場點燃圣火盆,“奧運圣火光耀蒙山沂水,沂蒙文化閃亮五湖四?!北本W運火炬接力臨沂站傳遞活動圓滿結束。隨后,在鳳凰廣場舉行了結束慶典儀式。
伴隨著激越的鼓點,一群華裳美服的麗人款款登場。展現(xiàn)沂蒙豐厚歷史文化的舞蹈《鳳雀來儀》,將觀眾帶到了遠古的東夷時代,“金雀”、“銀雀”在舞臺上飛旋、追逐、嬉戲,衣袂翩翩,大放異彩。觀眾還沉醉在悠遠的古代風情中,隆隆的“槍炮”聲旋即響起,舞蹈《血乳交融》又將觀眾帶到了戰(zhàn)火紛飛的時代?!凹t嫂”,這個誕生于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的沂蒙女性的光輝形象,瞬間跨越了時空。匆匆而輕盈的腳步,焦急而剛毅的眼神,朱孟麗,這個剛剛參加了圣火傳遞的臨沂市歌舞團演員,此刻宛然“紅嫂”的化身,婀娜、柔美,剛毅、堅定 ,軍民一家的無限深情行云流水般款款流淌……《沂蒙頌》的余音中,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歡呼著環(huán)繞到熊熊圣火周圍,笑意盈盈,眼波流轉……既有濃厚的鄉(xiāng)土韻律,又有強烈時代感的少兒舞蹈《沂蒙印象》,征服了現(xiàn)場數(shù)萬觀眾,熱烈的掌聲一次次響起。
歡騰的腰鼓,輕盈的秧歌,激昂的威風鑼鼓……結束慶典儀式上,精彩的節(jié)目一個接著一個?!洱垷艨父琛穪砹?,一條巨龍簇擁著奧運福娃,盡情盤旋飛騰;“2008北京奧運”來了,尺許剪紙上,2008條巨龍或飛或盤,或瞻或望,形態(tài)各異,栩栩如生;“56個民族56條龍”來了,紅紅紙中,人樂龍騰……夜幕降臨,華燈齊放,夜色中的鳳凰廣場,展現(xiàn)出更加迷人的魅力。圣火照亮了廣場,照亮了蒙山沂水,在千萬沂蒙人民心中熊熊燃燒。
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,素稱沂蒙山區(qū)。總面積1.72萬平方公里,人口1027.5萬,山區(qū)、丘陵、平原各占三分之一,是山東省人口最多、面積最大的市。臨沂是全國雙擁模范城、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、國家環(huán)保模范城市、省級園林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工作先進市。
臨沂是歷史悠久、名人輩出的文化古都。早在四、五十萬年以前,人類的祖先就在這里創(chuàng)造了遠古文明。臨沂建城有2400多年的歷史,這里先后有3000多處文物古跡被發(fā)現(xiàn)。聞名中外的《孫子兵法》、《孫臏兵法》竹簡和漢代帛畫就出土于臨沂。洗硯池晉墓出土被列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。臨沂鐘靈毓秀,地靈人杰,素有“魯南古城秀,瑯琊名士多”之美譽。春秋時期孔子的高足曾子,戰(zhàn)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況,東漢時期珠算發(fā)明家劉洪,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、軍事家諸葛亮,東晉書圣王羲之,唐代書法家顏真卿,清代民族英雄左寶貴等,都出生或生活在這里??鬃悠呤t徒,臨沂籍十三人;著名二十四孝,臨沂占有七孝。
臨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(qū),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(tǒng)。1926年這里就建立了黨組織??谷諔?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我黨、我軍先后在這里創(chuàng)建了濱海、魯中、魯南革命根據(jù)地。1940年8月,這里成立全國第一個中國共產(chǎn)黨執(zhí)政的省級人民政權——山東省戰(zhàn)時工作推行委員會,1945年改稱為山東省人民政府。山東黨政軍機關、八路軍一一五師、八路軍第一縱隊、新四軍、華東局和華東野戰(zhàn)軍曾長期駐扎在這里,是當時華東和山東的政治、軍事、文化中心。劉少奇、陳毅、羅榮桓、徐向前、粟裕等老一輩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都曾經(jīng)在這里工作、戰(zhàn)斗過。1955年至1956年授銜的10位元帥、1604名將軍中,有3位元帥、400多名將軍在此戰(zhàn)斗過。當時沂蒙山根據(jù)地人口420萬人,有20多萬人參軍參戰(zhàn),100多萬人擁軍支前,10萬革命烈士血灑疆場?!白詈笠豢诩Z當軍糧、最后一塊布做軍裝,最后一個兒子送戰(zhàn)場?!庇楷F(xiàn)出聞名全國的“抗日楷模村”淵子崖、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“紅嫂”、支前模范“沂蒙六姐妹”等一大批英模人物。